{{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什麼是月全食?
地球位於太陽與月球之間,當月球運行進入地球的陰影(本影部份)時,這時候在地球上背向太陽的那個半球(夜半球),可以看到進入陰影中的月球因為無法反射太陽光而變暗,這就是月食。月食發生時,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月食必定發生在滿月的晚上。地球陰影位於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內,此平面與月球軌道面(白道面)並不重合,黃白道面交角約5度;大多數滿月時,月球不在黃道面內,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陰影內,因此並不是每個滿月時,都發生月食。
月全食現象名詞解釋
2021月全食觀測攻略
台北天文館表示今年11月19日的月偏食為月出帶食,當月球從地平面升起時已帶食相,形成極為特殊的景觀,全程歷時 3 時 20 分。而台灣下一次能再看到月全食將在2022年底。
11/19的月偏食於當天下午5點3分月初地平線已經是食甚,不過也很接近月全食的食分了。當天食分為0.979,東面視野開闊,是觀測月食的建議方向。左圖2021月全食發生時間。
為什麼不是黑色的月亮,而是褐色?
在月全食的階段,仍有少部分的陽光,經過地球大氣的散射和折射,將偏藍的光散射掉,並且將偏紅的光折射到月球上。所以,在月全食的時候,依據當時地球大氣的狀況,月球會呈現出棕褐色或各種深淺不同的橙色,每一次月全食發生時,月球的顏色都不盡相同。
哪裡可以看得到?光害會影響嗎?
本次月偏食全台可見。建議找個空曠的地方,周圍盡量無高大建築物,你就可以準備架設好器材,擦亮你的眼睛和望遠鏡看月亮了。
在食既發生後月亮是很暗的,不容易用肉眼看到,建議在食既前15分鐘開始觀測,才能持續鎖定月亮的位置。有時在光害嚴重的區域,未必能輕易找到月亮的位置進行觀測。
建議觀測月偏食期間為食既前15分鐘至復圓後15分鐘。
觀看月全食需要使用望遠鏡嗎?
肉眼觀賞月全食
(模擬示意圖)
使用65倍天文小紅望遠鏡觀賞月全食
(實際觀測畫面月亮會更大)
★ 肉眼觀察
一般來說,從初虧至復圓的過程皆可用肉眼觀察。初虧與復圓的階段,也就是月亮被吃掉與回覆的狀態,肉眼尚能觀看。不過月全食最精采的部分是從食既到生光的過程,也就是俗稱的「血色月亮」,但血色月亮發生的過程中僅剩太陽光從地球大氣層折射或散射至月球的紅色微弱光線,食既發生後月球極暗,肉眼較難觀測。若能透過天文望遠鏡得到較高的透光亮,則有較佳的觀測結果。
★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在設計上滿足大口徑、高倍率的需求,其集光能力與放大倍率均比人眼強大,可將更大、更詳細的宇宙美景帶到您眼前。配備自動追蹤功能,視野跟著月全食一起走就不怕錯過精彩畫面。
捕捉月全食,將它拍攝下來
1. 手機 + 望遠鏡,使用一般腳架:
此方式最簡易上手,且手機有自動測光,過曝或補光會自動調節,需使用手機架即可完成裝備。圖片為手機+迷你馬套組+附贈的手機架示範。
2.手機 + 望遠鏡使用可追蹤腳架:
可使用攝星儀此類較輕量級的赤道儀可輕鬆易攜外出,或是架好赤道儀,再架上望遠鏡即可。
3. 單眼 + 長鏡頭使用一般腳架:
有些望遠鏡也可以配合單眼相機來使用,進而達到長焦效果。此拍攝方式可能會有模糊的月亮,但月球因公轉而移動,且月食會將月亮亮度減低,建議可以稍微提高感光度,來補足快門不夠長的缺點。
4. 單眼 + 望遠鏡使用追蹤腳架:
焦距較高時,建議架設在攝星儀或赤道儀。因為月食的過程中月亮亮度會減低,需放慢快門速度來補亮度,而月球會因公轉關係移動,若無追蹤功能,拍攝的月全食畫面有可能是不清晰的。完美搭配的組合,通常需要時間上手,入手門檻也較高。
連續拍攝月全食過程
攝影者:中西昭雄氏
撮影機材:Kowa PROMINAR500mm F5.6 FL/TX-10(500mmF5.6)+Canon EOS 20Da ISO100
攝影數據參考
臺灣本地月全食預報
臺灣可見月出帶食,月球於 17 時 03 分東昇,本影食歷時 1 時 44 分,全程歷時 3 時 3 分,食分 0.979。(資料來源:臺北天文館)
2018年1月31日 月全食作品 (攝影者:施勇旭)
2021精彩天象 一起報給你看
2021年天象精彩,行星季接連登場! 趕緊約你的三五好友,一同上山賞月、賞行星;觀星主題派對、天文觀星露營看不完!
8月2 土星衝
年度最佳觀測時機
8月 2 日 14 時 14 分土星到達衝的位置,位在摩羯座,視直徑18.6",亮度 0 .2 等。土星衝時土星與太陽分別位在地球兩側,兩者赤經相隔 180度的位置。土星衝的前後數週都是觀察土星的好時段,是一年中土星最亮、視直徑最大、最接近地球,且整夜均可觀測的時段。
觀察重點:土星環、卡西尼環縫
8月20 木星衝
年度最佳觀測時機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8 月 20 日 8 時 2 8 分到達衝 的位置 。木星位 在 摩羯座 ,視直徑 為 4 9.1 "",亮度約2. 9 等。 此 時 木星 與太陽分別位在地球兩側, 黃 經相隔 180度。木星衝的前後數週都是觀察 的好時段,是一年中木星最亮、視直徑最大、最接近地球且整夜均可觀測的時段。觀察重點: 木星條紋、大紅斑風暴。
月全食攻略 一起打包的推薦商品
生活望遠鏡推薦
迷你馬生活望遠鏡
迷你馬多功能生活望遠鏡有著玩具的外觀,卻是高精度研磨的鏡片所組裝而成,雖然只有小小6公分的口徑,解像力其實很厲害!使用標準配備目鏡20mm,配合迷你馬望遠鏡可將月球放大37倍來進行觀測月全食。除此之外,也可以將附贈的手機架配合使用,讓觀賞變得簡單、不用排隊多人觀看,建議配合戶外腳架使用。獨特的可掀開鏡筒,能一目了然馬卡折反射式鏡筒的光學原理。不僅天文,一般賞鳥、看風景、也非常適合,是一機多用途的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推薦
天文小藍馬 70 多功能望遠鏡
小藍馬70 天文望遠鏡是全新的品質設計定位。它是高精度研磨的鏡片所組裝而成,配合全面多層鍍膜把影像品質再次提升!配備正像相位鍍膜稜鏡、正像尋星鏡,完全符合人體視覺工學設計,不管您需要天文觀測、地面觀察、賞鳥望遠鏡,是個用途多廣日夜兩用的小巨砲。
天文望遠鏡推薦
Celestron Inspire 70AZ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Celestron Inspire 70折射式天文望遠鏡,是一款便攜、易組裝、適合觀看星空天體觀測行星、月亮,除夜間天文觀測外,亦適合用於白天觀景,是一機多用途的望遠鏡。使用20mm目鏡可以有35倍的視野,配合手機架可以輕鬆記錄下來。
*圖片參考依據來源:NASA、台北市立天文館
『本站所有圖文皆為鴻宇光學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複製轉載,授權轉載者請註明文章出處,侵權者依法究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