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最新彗星攻略

C / 2020 F3 NEOWISE彗星  觀測/攝影全攻略

認識C / 2020 F3 NEOWISE彗星


C / 2020 F3 NEOWISE彗星是由美國的廣域紅外線巡天衛星(WISE)在2020年3月27日發現,於2009年發射升空的WISE衛星上頭搭載口徑40公分的紅外線望遠鏡,原本是利用紅外線波段來進行天體搜尋和研究工作,但在2010年冷卻劑耗盡後,便由NEOWISE計畫接手進行近地天體的搜尋。

C / 2020 F3 NEOWISE彗星在2020年7月以0.3AU的距離通過近日點,預報亮度將達到1等,是今年眾多彗星當中唯一最如預期,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大彗星,北半球於7月進入最佳觀測期。

【 C / 2020 F3  NEOWISE 彗星 】

拍攝者:甘彗君

如何尋找C / 2020 F3 NEOWISE彗星

目前7月上旬,F3 NEOWISE彗星仍在御夫座附近,可藉由亮星五車二下方的五車三做尋找,但進入7月中後,因為通過軌道近日點以及接近地球之故,這顆C 2020 F3 NEOWISE 彗星的移動速度將會逐漸加快。

7月上旬的時候,C / 2020 F3 NEOWISE彗星在7月16日前都會出現在東北方的清晨曙光低空中。由御夫座五車三下方慢慢地移動往天貓座,仰角大約介於5-10度左右而已。

(上圖為使用Cal Sky網站所提供之彗星日期方位示意圖片)

但是到了7月16日之後,F3 NEOWISE彗星將會出現在黃昏幕光後的西北方低空中,屆時將會沿著大熊座方向慢慢地升高仰角,同時亮度也會漸漸地變得黯淡許多。

(上圖為使用Cal Sky網站所提供之彗星日期方位示意圖片)

彗星觀測方法

由於C / 2020 F3 NEOWISE彗星最亮的預估亮度達一等,是顆難得肉眼可觀測的大彗星,使用雙筒望遠鏡更可觀察到 F3 NEOWISE彗星的彗髮及彗尾,不過由於夏季天亮比較早,F3 NEOWISE彗星的清晰度會受到清晨曙光影響,可以觀測的時間被壓縮得非常短暫。

● 7月16日以前建議觀測時間落在4點到4點30分左右,而且要在東北方非常開闊且無遮蔽的地點觀測

● 7月16日之後,彗星開始出現在西北方黃昏的低空,建議要找西北方空曠的地方,使用雙筒望遠鏡觀測較適合。

 

C / 2020 F3 NEOWISE 彗星亮度的最新資訊可參考成田吉一彗星觀測網
http://www.aerith.net/comet/catalog/2020F3/2020F3.html

C / 2020 F3 NEOWISE 彗星觀測方法

【 C 2020 F3  NEOWISE 彗星 】

拍攝者:王朝鈺

1. 雙筒望遠鏡觀賞

雙筒望遠鏡是觀賞與搜尋F3 NEOWISE彗星必備配備
口徑建議至少40mm以上,50mm以上更佳。倍率建議選擇10X~20X機種即可。

適合觀察C / 2020 F3 NEOWISE彗星雙筒望遠鏡推薦

2. 天文望遠鏡

比起雙筒望遠鏡,若能有一台天文望遠鏡,可以將C / 2020 F3 NEOWISE彗星看得更清晰。
天文望遠鏡建議倍率不可太高,30倍左右足矣,若使用天文小紅觀賞,建議搭配CPL40低倍率目鏡(32.5X)使用會較適合。

適合觀察F3 NEOWISE彗星單筒望遠鏡推薦

3. 觀星用數位夜視鏡

除了傳統的雙筒及天文望遠鏡之外,其實現在的科技產品日新月異,數位紅外線夜視鏡已經進步到能夠拿來做天文觀測使用;在此推薦LUNA 數位紅外線夜視鏡,這款是目前同價位測試過市售夜視鏡產品當中,觀星效果最好的一款,它的倍率6~30X非常適合觀測彗星, 架上腳架還能夠清晰的錄影及拍照,令人驚豔的性能表現是它能夠在市區光害的影響下,看到本來肉眼或雙筒看不到的天體,因此適合沒空往山上跑的朋友使用。

C/2020 F3 NEOWISE彗星攝影拍攝方法

  • 第一階 只求拍到:一般相機+腳架固定拍攝
  • 第二階 拍出彗尾:長鏡頭+星空雲台或攝星儀
  • 第三階 拍出彗星特寫:望遠鏡+赤道儀,導星攝影

1. 第一階 只求拍到:

一般相機+腳架固定,提高感光度,只能捕捉小小的C / 2020 F3 NEOWISE彗星身影。

由於彗星相對於銀河或星座小的多,腳架沒有追蹤星體的功能,曝光時間也會受到限制,對於手邊沒有望遠鏡與追蹤設備器材的朋友來說只能求 ”拍到”,不容易拍出明顯的彗星特徵,可用一般相機搭配廣角鏡頭,有長時間曝光功能的手機也可以嘗試看看。

2. 第二階 拍出彗尾:

長鏡頭+星空雲台或攝星儀,除了圓形的彗髮還可隱約拍出彗尾。

基本上需要一台能追蹤的架台,像是赤道儀、攝星儀、星空雲台,追蹤功能的架台可以恆星速率抵銷地球自轉,拍出的星點不易拉線
長鏡頭焦距可用50mm到300mm以上,可以拍出較明顯的彗尾,跟第一階相比樣貌已經有所不同了。

上圖為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望遠鏡叔叔拍攝。

3. 第三階拍出特寫:望遠鏡+赤道儀,導星攝影

一台天文望遠鏡與一台具有追蹤功能的赤道儀架台,就能拍到完全不同等級的清晰彗星樣貌,以ED等級短焦折射鏡為主,望遠鏡焦距通常400mm以上,最長建議不要超過1000mm。

有機會可以拍到彗髮中間的彗核,以及彗髮與彗尾裡面的精細結構,由於焦距較長,對於赤道儀的追蹤精度要求較高,進階攝影者可搭配導星設備進行攝影,若導引星設定為彗核,拍攝的背景星點會拉成線狀,這並非追蹤失誤,是導彗核的正常現象。

上圖為德國 APM107 SDT天文望遠鏡+艾頓iEQ30赤道儀正在拍攝彗星的實況。

什麼是彗星?

彗星跟其他星體相比是最特別的天體之一,由岩石與冰塊組成,像是個髒雪球,接近太陽時會拖出長長的彗尾,古人看起就像「掃帚」一般,所以又稱為「掃帚星」,軌道又不是圓形,不是橢圓就是拋物線雙曲線,所以彗星一直是神祕又有魅力的天體。

彗星的構造

彗星由彗核、彗髮及彗尾,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望遠鏡,觀察彗星的各個細節。

彗核是彗星的核心,表面物質會噴發出來包圍著彗核,形成彗髮。

彗尾分成離子尾(Gas tail)與塵埃尾(Dust tail),彗髮的物質因為彗星運動的慣性作用而拖長成尾巴,就是所謂的塵埃尾;而離子尾則是彗星噴發的離子氣體,受太陽風吹出,且與太陽輻射作用而發光,所以離子尾的方向總是背對遠離著太陽。

週期彗星VS非週期彗星

彗星分成週期彗星與非週期彗星兩種,顧名思義週期彗星是固定週期會接近太陽,非週期彗星就是第一次來,並且一去不復返,週期彗星又有分短周期彗星與長週期彗星。

歷年彗星攝影作品分享

望遠鏡叔叔拍攝的海爾波普彗星

1996年3月9日,拍攝於小雪山天池停車場

望遠鏡叔叔拍攝的17P彗星

2007年,拍攝於合歡山翠峰停車場

2019年 46P彗星回歸的觀測條件

雖然每5.44年就回歸一次,但每次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並不相同。上一次回歸是在2013/7/9,當時這顆彗星都在太陽附近,且亮度僅有+14.7等,觀測條件不佳。但這次回歸時,不僅與地球距離只有0.078AU,相當於1170萬公里,且整晚可見,觀測條件相當好。

認識46P彗星

46P彗星目前繞太陽一週僅需5.44年,彗核直徑約1.2公里,算是小號的彗星。它的軌道近日點距離約1.06AU,約在地球軌道附近,而遠日點則約5.13AU,在木星軌道附近,因此它被歸類為所謂的「木星族彗星(Jupiter family)」。

 

上圖46P彗星由鴻宇天文觀星俱樂部學員朱先生 (Sam Chu)使用德國APM 107SDT天文望遠鏡+艾頓iEQ30赤道儀,於2018/12/4拍攝於苗栗郊區。

46P彗星觀測方法

46P彗星的亮度預估在12月中最亮可達3~4等,大約跟M31仙女座大星系亮度接近,所以大家不要放棄這個機會,找個低光害的地方,例如郊區或高山上,有經驗的觀測者可以用肉眼辨識出這顆彗星,強烈建議使用雙筒望遠鏡觀賞會更清晰。

如何尋找彗星

當彗星的亮度還沒有亮到一眼就能看到時,就要透過一些工具的輔助,首先一張精確的彗星位置路徑圖相當重要,也可透過一些APP軟體的輔助知道彗星的位置。確認位置之後望遠鏡的輔助是一定要的。

46P彗星的位置

進入12月之後,因為接近地球與即將通過軌道近日點之故,這顆彗星的移動速度逐漸加快,波江座與鯨魚座之間的位置前行。

這顆彗星將在臺北時間2018/12/13以1.060AU的太陽距離通過軌道近日點,並在12/16最接近地球,僅約0.078AU,估計屆時亮度將可達3等左右,位在金牛座方向,離金牛背上的M45昴宿星團(七姊妹)不遠。

12月下旬進入御夫座,亮度開始緩緩下降;2019年1月進入天貓座,往大熊座頭部方向前進。

文章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