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圖片轉載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2024最新】赤腹鷹、灰面鵟鷹國慶鳥大量過境中,觀賞攻略與望遠鏡器材推薦

  「風起鷹揚 鷲在滿州」,每年9~10月赤腹鷹及灰面鵟鷹大量過境恆春半島。應景國慶鳥灰面鵟鷹的遷徙也正飛揚,一入秋天各式鷹鷲類猛禽彷彿舉辦嘉年華會。由於墾丁地理位置條件的適中,每年南來北往經過或留下渡冬的候鳥,多達二百種以上。如果你是喜愛大自然的台灣人,一生中至少要看一次「國慶鳥」灰面鵟鷹過境,這是台灣最壯麗的野生動物生態景觀之一。

  而近年,墾丁國家公園都會在滿州鄉,舉辦琅嶠鷹季的活動,主要是以生態為主軸,進行一系列的相關攤位推廣。

上圖摘自網路新聞

圖片來源:蔡乙榮老師

  由於灰面鵟鷹的過境數量多達數萬,每年秋冬時節,落山風初起,位於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是亞洲東部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站與渡冬地,每年均有大量的候鳥過境或渡冬,所以在台灣也稱為南路鷹。墾丁國家公園、屏東縣滿州鄉是灰面鵟鷹出海南遷的最後一個中途站,能看到數量最多、天空最藍的鷹景。

  琅嶠鷹季的活動是辦在國境之南的滿州,賞鷹已經蔚為賞鳥人士年度重要盛事之一。附近里德橋、山頂橋是觀賞落鷹現象的賞鳥勝地。不定時出現在恆春半島的碧海藍天上,形成「鷹柱」、「鷹河」、「鷹海」等壯麗的自然生態景觀,也吸引來自各地的鳥友民眾前來觀賞。

專家整理最佳賞鷹地點

一、 墾丁社頂自然公園凌霄亭
  墾丁的制高點,上空是灰面鵟鷹清晨出海南遷的要道,適合清晨賞灰面鵟鷹以及其他做晨間運動的猛禽。但是在這裡看到的灰面鵟鷹飛得很高,看到的身形比較小。

二、 滿州鄉里德村

  里德橋周邊淺山是灰面鵟鷹棲地,附近的南興路、里德路,可以停車賞鷹。2015年曾在里德橋下港口溪拍到灰面飲水,2016年就沒有見到,鷹況相對變差。

三、 滿州鄉港口村
  港口溪靠近出海口這一段,南岸的淺山、椰林有數量最多的灰面棲息,要看到「鷹柱」、「鷹球」、這一帶是最佳地點。不論是清晨出發渡海南遷的「起鷹」或黃昏的群飛,灰面都飛得比較低,從相機或望遠鏡可以清楚看到牠們的眼神。港口村公館路邊(台200甲沿線)可停車,也有許多鳥友在台26線跨越港口溪的海墘大橋上賞鷹。

圖片來源:蔡乙榮 老師

附近的自然生態旅遊的景點

1.  龍鑾潭自然中心(恆春鎮):賞冬候鳥、水鳥
2.  風吹沙、龍礱公園(恆春鎮):有機會看到紅隼、小雲雀
3.  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恆春鎮):可親近人工養殖的梅花鹿
4.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恆春鎮)
5.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車城鄉)
6.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獅子鄉)

圖片來源:鴻宇光學 陳冠融

賞鷹時間

  9月間,主要是清晨5時30分至7時左右,可以欣賞鷹群集結南飛出海的景象,包括:低空逆風滑行、利用熱氣流盤旋升空、高空滑行與振翅前進,總讓前來賞鳥的人欣喜若狂,並不時的發出讚嘆聲。

  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是很好的觀賞點,不只可以觀賞上千隻一群的壯觀「鷹河」,甚或群鷹滿天的「鷹海」,更常會有鷹低空近身滑過的驚喜。

  10月間,除了上午可以在社頂自然公園觀賞鷹群出海的一波波壯觀景象之外,就是下午到滿州附近等候落鷹,時間是午後至5時左右,重覆不斷的鷹群盤旋集結、分散俯衝停落及再次低空飛起,在天黑之前會持續的上演,雖然觀賞者與鷹之間的距離不會太近,卻總是令人流連忘返。

       根據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台灣過境猛禽歷史調查結果」2011年到2016年的數據顯示,10月12日到10月17日這六天,最有機會看到數量最多的灰面。10月10日國慶日這天,不是灰面鵟鷹過境最高峰,頂多看到零星的先頭部隊。清晨的「起鷹」,灰面集結,愈飛愈高,最好是日出時就賞鷹位置。黃昏的「落鷹」,大約下午3點開始,灰面自港口村公館路兩旁的淺山飛出,在天空盤旋。鷹況好的時候,整個滿州鄉市區,從清晨到黃昏,都可看到灰面間歇升空盤旋。

「風起鷹揚 鷲在滿州」 2023琅嶠鷹季系列活動 9~10月 ,開鑼了!

圖片轉載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賞鷹裝備

 

  1. 賞鳥圖鑑:可以帶一本口袋型鳥類圖鑑本,比對觀察中的目標名稱,加深印象。
  2. 帽子:在戶外觀察時,日曬時間長,建議戴一頂帽子,防中暑之餘還可以防曬。
  3. 防曬服裝:除了帽子,四肢的防曬也要斟酌添加,以免曬傷。
  4. 飲用水:如果戶外溫度高容易出汗,適時補充水分很重要哦。
  5. 防蚊液:墾丁野外的小黑蚊很凶,「叮寧」之類的防蚊液是有需要的。
  6. 望遠鏡:拉進你的賞鳥距離,是必要裝備的重點。

翻拍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_臺灣山野之鳥 書籍

望遠鏡的選擇

  雙筒望遠鏡的倍率主流款式為8倍或10倍。口徑選擇蠻多的,從輕便型的25mm小口徑望遠鏡到賞鳥入門32mm、專業42mm。體積大小與重量也各不相同。
  在此,筆者推薦四款適合觀賞猛禽過境的用途的雙筒望遠鏡。
 
  1. Kenko Ultra View EX OP 32mm DH III 系列
  2. SWAROVSKI CL Pocket 系列  25mm 雙筒望遠鏡
  3. Nikon Monarch M5 ED 42mm 雙筒望遠鏡
  4. SWAROVSKI CL Companion 30 mm 雙筒望遠鏡
 
更多望遠鏡推薦,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雙筒望遠鏡】8大推薦排行榜

  選擇雙筒望遠鏡,可以到實體店面實際試用,體驗8倍與10倍的不同,感覺口徑大小與重量的關係。猛禽過境的用途,通常距離較遠,使用10倍的雙筒望遠鏡,您可以看到更多細節。口徑越大則進光量越多,越適合用在傍晚或凌晨。


更進一步了解怎麼挑選望遠鏡,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如何選購賞鳥雙筒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推薦機種】

  若是想觀賞飛行中的猛禽的話,較不推薦使用單筒望遠鏡,因為它需要上腳架,機動性比較低,且單筒望遠鏡通常倍率較高,在追蹤飛行中的鳥類時會比較辛苦。
  但是在等候的空檔,可以觀賞一些又遠又小的目標。有在龍磐草原上奔跑的梅花鹿、海平面上的船隻、停在遠方休息的鳥類,就適合使用單筒望遠鏡了。
  部分單筒望遠鏡直接內附手機轉接架,將較遠的小動物、休息的老鷹群給拍攝下來。

【單筒望遠鏡推薦機種】

赤腹鷹 辨識小檔案 (Accipiter soloensis)

        赤腹鷹身長約30公分,翼短而尖,後緣平直,尾羽短,有數條黑色橫斑。成鳥頭部至背面灰黑色,胸腹部橙色,翼尖黑色,飛羽外緣黑色形成一條細黑帶,翼下及腹面沒有斑紋。

  在台灣地區赤腹鷹為普遍的過境鳥,秋季9月初即可見到,比灰面鵟鷹較早南遷,群聚於恆春墾丁過境至菲律賓。春季4、5月的遷移過境時期,又比灰面鵟鷹較晚北返,此時飛行路徑集中於西部山區,以中部八卦山最為著名。山區天空可見數十隻甚至數百隻集結成群飛行,有時一天之內數量達數千隻之多。會在山區利用熱氣流盤旋上升至一定高度後,滑翔至下一個山頭,由於翼展並非寬廣,利用氣流的效益有限,因此可常見其振翅飛行。

春季北返: 4~5月中旬至下旬
秋季南遷: 9月上旬至中下旬

灰面鵟鷹(灰面鷲) 辨識小檔案 (Grey-faced buzzard)

        灰面鵟鷹身長約49公分,翼展約110公分,翼型尖長。頭、背部為褐色,頰部灰色,雌鳥胸部夾雜有白色羽斑和雄鳥為整片赤褐色區別,而幼鳥胸腹部為縱斑。

  灰面鵟鷹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東北、朝鮮半島、日本本州地區。台灣普遍過境鳥,每年秋季過境約2至4萬支。其體型較大、夜棲前常聚集盤旋而容易觀察,10月中旬在墾丁、滿州、港口,可見大量出海南飛,下午於滿州可見到群鷹滿天及落英的壯麗景觀。

春季北返 3月中旬至下旬
秋季南遷: 10月中旬至下旬

別名:國慶鳥、大號仔、山後鳥、南路鷹、飛烏鳥、寒露鳥

圖片摘自網路新聞

2020年琅嶠鷹季宣傳影片 (來源:墾丁國家公園官方宣傳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