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圖片轉載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風起鷹揚 鷲在滿州」,每年9~10月赤腹鷹及灰面鵟鷹大量過境恆春半島。應景國慶鳥灰面鵟鷹的遷徙也正飛揚,一入秋天各式鷹鷲類猛禽彷彿舉辦嘉年華會。由於墾丁地理位置條件的適中,每年南來北往經過或留下渡冬的候鳥,多達二百種以上。如果你是喜愛大自然的台灣人,一生中至少要看一次「國慶鳥」灰面鵟鷹過境,這是台灣最壯麗的野生動物生態景觀之一。
而近年,墾丁國家公園都會在滿州鄉,舉辦琅嶠鷹季的活動,主要是以生態為主軸,進行一系列的相關攤位推廣。
上圖摘自網路新聞
圖片來源:蔡乙榮老師
由於灰面鵟鷹的過境數量多達數萬,每年秋冬時節,落山風初起,位於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是亞洲東部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站與渡冬地,每年均有大量的候鳥過境或渡冬,所以在台灣也稱為南路鷹。墾丁國家公園、屏東縣滿州鄉是灰面鵟鷹出海南遷的最後一個中途站,能看到數量最多、天空最藍的鷹景。
琅嶠鷹季的活動是辦在國境之南的滿州,賞鷹已經蔚為賞鳥人士年度重要盛事之一。附近里德橋、山頂橋是觀賞落鷹現象的賞鳥勝地。不定時出現在恆春半島的碧海藍天上,形成「鷹柱」、「鷹河」、「鷹海」等壯麗的自然生態景觀,也吸引來自各地的鳥友民眾前來觀賞。
專家整理最佳賞鷹地點:
一、 墾丁社頂自然公園凌霄亭
墾丁的制高點,上空是灰面鵟鷹清晨出海南遷的要道,適合清晨賞灰面鵟鷹以及其他做晨間運動的猛禽。但是在這裡看到的灰面鵟鷹飛得很高,看到的身形比較小。
二、 滿州鄉里德村
里德橋周邊淺山是灰面鵟鷹棲地,附近的南興路、里德路,可以停車賞鷹。2015年曾在里德橋下港口溪拍到灰面飲水,2016年就沒有見到,鷹況相對變差。
三、 滿州鄉港口村
港口溪靠近出海口這一段,南岸的淺山、椰林有數量最多的灰面棲息,要看到「鷹柱」、「鷹球」、這一帶是最佳地點。不論是清晨出發渡海南遷的「起鷹」或黃昏的群飛,灰面都飛得比較低,從相機或望遠鏡可以清楚看到牠們的眼神。港口村公館路邊(台200甲沿線)可停車,也有許多鳥友在台26線跨越港口溪的海墘大橋上賞鷹。
圖片來源:蔡乙榮 老師
附近的自然生態旅遊的景點
1. 龍鑾潭自然中心(恆春鎮):賞冬候鳥、水鳥
2. 風吹沙、龍礱公園(恆春鎮):有機會看到紅隼、小雲雀
3. 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恆春鎮):可親近人工養殖的梅花鹿
4.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恆春鎮)
5.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車城鄉)
6.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獅子鄉)
圖片來源:鴻宇光學 陳冠融
賞鷹時間
9月間,主要是清晨5時30分至7時左右,可以欣賞鷹群集結南飛出海的景象,包括:低空逆風滑行、利用熱氣流盤旋升空、高空滑行與振翅前進,總讓前來賞鳥的人欣喜若狂,並不時的發出讚嘆聲。
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是很好的觀賞點,不只可以觀賞上千隻一群的壯觀「鷹河」,甚或群鷹滿天的「鷹海」,更常會有鷹低空近身滑過的驚喜。
10月間,除了上午可以在社頂自然公園觀賞鷹群出海的一波波壯觀景象之外,就是下午到滿州附近等候落鷹,時間是午後至5時左右,重覆不斷的鷹群盤旋集結、分散俯衝停落及再次低空飛起,在天黑之前會持續的上演,雖然觀賞者與鷹之間的距離不會太近,卻總是令人流連忘返。
根據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台灣過境猛禽歷史調查結果」2011年到2016年的數據顯示,10月12日到10月17日這六天,最有機會看到數量最多的灰面。10月10日國慶日這天,不是灰面鵟鷹過境最高峰,頂多看到零星的先頭部隊。清晨的「起鷹」,灰面集結,愈飛愈高,最好是日出時就賞鷹位置。黃昏的「落鷹」,大約下午3點開始,灰面自港口村公館路兩旁的淺山飛出,在天空盤旋。鷹況好的時候,整個滿州鄉市區,從清晨到黃昏,都可看到灰面間歇升空盤旋。
「風起鷹揚 鷲在滿州」 2023琅嶠鷹季系列活動 9~10月 ,開鑼了!
圖片轉載自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翻拍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_臺灣山野之鳥 書籍
望遠鏡的選擇
選擇雙筒望遠鏡,可以到實體店面實際試用,體驗8倍與10倍的不同,感覺口徑大小與重量的關係。猛禽過境的用途,通常距離較遠,使用10倍的雙筒望遠鏡,您可以看到更多細節。口徑越大則進光量越多,越適合用在傍晚或凌晨。
更進一步了解怎麼挑選望遠鏡,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如何選購賞鳥雙筒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推薦機種】
【單筒望遠鏡推薦機種】
赤腹鷹 辨識小檔案 (Accipiter soloensis)
赤腹鷹身長約30公分,翼短而尖,後緣平直,尾羽短,有數條黑色橫斑。成鳥頭部至背面灰黑色,胸腹部橙色,翼尖黑色,飛羽外緣黑色形成一條細黑帶,翼下及腹面沒有斑紋。
在台灣地區赤腹鷹為普遍的過境鳥,秋季9月初即可見到,比灰面鵟鷹較早南遷,群聚於恆春墾丁過境至菲律賓。春季4、5月的遷移過境時期,又比灰面鵟鷹較晚北返,此時飛行路徑集中於西部山區,以中部八卦山最為著名。山區天空可見數十隻甚至數百隻集結成群飛行,有時一天之內數量達數千隻之多。會在山區利用熱氣流盤旋上升至一定高度後,滑翔至下一個山頭,由於翼展並非寬廣,利用氣流的效益有限,因此可常見其振翅飛行。
春季北返: 4~5月中旬至下旬
秋季南遷: 9月上旬至中下旬
灰面鵟鷹(灰面鷲) 辨識小檔案 (Grey-faced buzzard)
灰面鵟鷹身長約49公分,翼展約110公分,翼型尖長。頭、背部為褐色,頰部灰色,雌鳥胸部夾雜有白色羽斑和雄鳥為整片赤褐色區別,而幼鳥胸腹部為縱斑。
灰面鵟鷹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東北、朝鮮半島、日本本州地區。台灣普遍過境鳥,每年秋季過境約2至4萬支。其體型較大、夜棲前常聚集盤旋而容易觀察,10月中旬在墾丁、滿州、港口,可見大量出海南飛,下午於滿州可見到群鷹滿天及落英的壯麗景觀。
春季北返: 3月中旬至下旬
秋季南遷: 10月中旬至下旬
別名:國慶鳥、大號仔、山後鳥、南路鷹、飛烏鳥、寒露鳥
圖片摘自網路新聞
2020年琅嶠鷹季宣傳影片 (來源:墾丁國家公園官方宣傳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