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2025最新彗星攻略

C/2025 R2 SWAN

C/2025 A6 Lemmon

今年十月的夜空真的是非常精采,接連有兩顆值得欣賞的彗星。

C/2025 R2 (SWAN)
10/19–20最接近地球,日落後可以看向西南方,亮度約6等,可以用小望遠鏡搜尋。

C/2025 A6 (Lemmon)
10月初亮度預計達4等、10/21近地點亮度最亮達3等,成為少見的肉眼可見彗星。上旬在日出前東北方可見,中旬後則轉至日落後西北方,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彗星喔。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C/2025 R2 (SWAN)

C/2025 A6 (Lemmon)

彗星亮度的最新資訊可參考吉田誠一彗星觀測網

http://www.aerith.net/comet/catalog/2025A6/2025A6.html

想要用最簡單的方式拍到彗星嗎?
試試最新型的全自動智慧型天文望遠鏡吧

對觀測彗星的新手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找到彗星。
現在有了智慧型望遠鏡,找彗星變更容易。

這款最新的 Seestar S50全自動智慧型望遠鏡,透過手機或平板的專屬APP,就能自動幫你找到彗星,找到後邊拍邊看,把彗星即時記錄在手機裡。

它能夠自動尋星、天體追蹤、自動即時疊圖多種功能,不須具備深厚的天文知識,也能輕鬆享受觀星樂趣,與親朋好友隨時分享美麗的天體作品。

Seestar S50讓天文觀測也能普及化,成為全民休閒運動的新選擇。

若使用Seestar S50全自動望遠鏡等設備可以拍攝到11月後喔

C/2023 A3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10/21於新竹南寮漁港實拍
使用 ZWO SeeStarS50 拍攝

12P/Pons-Brooks 龐士-布魯克斯彗星

2024年4月18日,ZWO SeeStarS50拍攝

攝影者:望遠鏡叔叔 趙偉光

彗星拍攝作品範例

C/2021 A1 彗星與M3球狀星團
拍攝地點:合歡山
攝影者:竹北門市店長-施勇旭

C/2022 E3 ZTF彗星
拍攝地點:合歡山
攝影者:竹北門市店長-施勇旭

1. 雙筒望遠鏡觀賞

雙筒望遠鏡是觀賞與搜尋 彗星必備配備
口徑建議至少40mm以上,50mm以上更佳。
倍率建議選擇7X~20X機種即可,手持首推7X~10X
視野較廣、易於搜尋

適合觀察彗星雙筒望遠鏡推薦

2. 天文望遠鏡

比起雙筒望遠鏡,若能有一台天文望遠鏡,可以將彗星看得更清晰。
天文望遠鏡建議倍率不可太高,30倍左右足矣,若使用天文小紅觀賞,建議搭配CPL40低倍率目鏡(32.5X)使用會較適合。

適合觀察彗星單筒望遠鏡推薦

3. 觀星用數位夜視鏡

除了傳統的雙筒及天文望遠鏡之外,其實現在的科技產品日新月異,數位紅外線夜視鏡已經進步到能夠拿來做天文觀測使用;在此推薦LUNA 數位紅外線夜視鏡,這款是目前同價位測試過市售夜視鏡產品當中,觀星效果最好的一款,它的倍率6~36X非常適合觀測彗星, 架上腳架還能夠清晰的錄影及拍照,令人驚豔的性能表現是它能夠在市區光害的影響下,看到本來肉眼或雙筒看不到的天體,因此適合沒空往山上跑的朋友使用。

後記:彗星拍攝攻略方法

  • 長焦段鏡頭(等效焦距:300mm~600mm)

當一顆彗星的亮度達到8至6等星時,它的彗尾結構變得更為顯著,儘管仍然無法用肉眼直接觀看。然而,借助於專業設備如赤道儀和大口徑天文望遠鏡,再加上自動化拍攝裝置的支援,我們可以輕鬆定位並捕捉到這顆彗星的壯觀景象。

 

建議設備:

CELESTRON RASA 8”

SharpStar 150HNT

SharpStar Askar FRA600

iOptron GEM45 自動尋星赤道儀_電子極望版

ZWO ASI 2600MC Pro 冷卻式彩色CMOS天文相機

 

  • 中焦段鏡頭(等效焦距:100mm~300mm)

隨著彗星亮度達到4等星,其主結構已顯著易於辨識,甚至可以通過雙筒望遠鏡來觀察。在這個階段,攝影裝備從笨重的設置轉向更加輕便的配置;然而,關鍵在於保持裝備能夠穩定地追蹤彗星的移動,這需要依賴精確的赤道儀設備。

 

建議設備:

SharpStar Askar FRA400

William Optics RedCat 51 II APO

William Optics WIFD RedCat 61

ZWO AM5諧波式赤道儀

iOptron HAE29 自動尋星雙軸諧波赤道儀

ZWO ASI 6200MC Pro 冷卻式彩色CMOS天文相機

 

  • 短焦段鏡頭(等效焦距:35mm~100mm)
    當彗星亮度提升至2等星的階段,它已經足夠明亮到肉眼可見,捕捉它的美麗畫面也因此變得更為容易。使用短焦距相機鏡頭配合“攝星儀”就能夠進行有效追蹤,這時候,尋找彗星的位置已不再依賴自動化裝置的輔助,觀測和攝影都變得更加直接與簡便。
     

建議設備:

ZWO AM3諧波式赤道儀

iOptron HEM15 自動尋星諧波赤道儀

iOptron SkyGuider Pro大星野赤道儀
 

  • 廣角端鏡頭(等效焦距:14mm~35mm)

當彗星達到0等星的亮度甚至超出預期噴發時,我們甚至可以用智慧型手機捕捉到這壯麗的天文現象。不過,為了確保攝影的穩定性,使用三腳架依然是必要的。對於那些追求更高品質影像的朋友,利用“攝星儀”來補償地球自轉的影響,仍然是一個好選擇,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加精細美觀的彗星圖像。

 

建議設備:

iOptron SkyGuider Pro大星野赤道儀

Vixen POLARIE U Star Tracker 星空雲台

彗星攝影拍攝方法

  • 第一階 只求拍到:一般相機+腳架固定拍攝
  • 第二階 拍出彗尾:長鏡頭+星空雲台或攝星儀
  • 第三階 拍出彗星特寫:望遠鏡+赤道儀,導星攝影
  • ~New~ 全自動智慧型望遠鏡拍攝

1. 第一階 只求拍到:

一般相機+腳架固定,提高感光度,只能捕捉小小的彗星身影。

由於彗星相對於銀河或星座小的多,腳架沒有追蹤星體的功能,曝光時間也會受到限制,對於手邊沒有望遠鏡與追蹤設備器材的朋友來說只能求 ”拍到”,不容易拍出明顯的彗星特徵,可用一般相機搭配廣角鏡頭,有長時間曝光功能的手機也可以嘗試看看。

2. 第二階 拍出彗尾:

長鏡頭+星空雲台或攝星儀,除了圓形的彗髮還可隱約拍出彗尾。

基本上需要一台能追蹤的架台,像是赤道儀、攝星儀、星空雲台,追蹤功能的架台可以恆星速率抵銷地球自轉,拍出的星點不易拉線
長鏡頭焦距可用50mm到300mm以上,可以拍出較明顯的彗尾,跟第一階相比樣貌已經有所不同了。

上圖為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望遠鏡叔叔拍攝。

3. 第三階拍出特寫:望遠鏡+赤道儀,導星攝影

一台天文望遠鏡與一台具有追蹤功能的赤道儀架台,就能拍到完全不同等級的清晰彗星樣貌,以ED等級短焦折射鏡為主,望遠鏡焦距通常400mm以上,最長建議不要超過1000mm。

有機會可以拍到彗髮中間的彗核,以及彗髮與彗尾裡面的精細結構,由於焦距較長,對於赤道儀的追蹤精度要求較高,進階攝影者可搭配導星設備進行攝影,若導引星設定為彗核,拍攝的背景星點會拉成線狀,這並非追蹤失誤,是導彗核的正常現象。

想要最高CP值、最簡單入門拍攝彗星的方法嗎?

如果是天文入門者,想要用最輕鬆方式得到最好的拍攝彗星體驗。
當然就是前面提到的Seestar S50全自動智慧型望遠鏡。

APP直接尋找彗星,一鍵尋星、一鍵追蹤、一鍵拍攝。可以說是拍攝記錄彗星最方便的方式。

Seestar S50 APP 可選擇彗星清單
點選觀測後,望遠鏡即可自動追蹤尋找彗星

彗星觀測器材推薦:

什麼是彗星 ( Comet )?

        彗星跟其他星體相比是最特別的天體之一,是在太陽系中漫遊的小天體,由岩石與冰塊組成,像是個髒雪球。當他們進入木星軌道範圍內時,就會受到太陽輻射及太陽風的影響,慢慢長出尾巴來,古人看起就像「掃帚」一般,稱為「掃帚星」或「彗星」。軌道又不是圓形,不是橢圓就是拋物線雙曲線,所以彗星一直是神祕又有魅力的天體。

註:「彗」是象形字,甲骨文中便有此字出現,有「掃帚」或「掃拂」之意,與「慧」不同。

圖/網路

        從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初年帛書中的彗星描繪中,真實地繪出了彗尾之不同形狀和特徵,還似乎畫出了彗核的結構。「彗」的小篆,這個字有沒有彗星的樣子非常符合呢!

圖/網路

彗星的構造

彗星由彗核、彗髮及彗尾,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望遠鏡,觀察彗星的各個細節。

彗核是彗星的核心,表面物質會噴發出來包圍著彗核,形成彗髮。

彗尾分成離子尾(Gas tail)與塵埃尾(Dust tail),彗髮的物質因為彗星運動的慣性作用而拖長成尾巴,就是所謂的塵埃尾;而離子尾則是彗星噴發的離子氣體,受太陽風吹出,且與太陽輻射作用而發光,所以離子尾的方向總是背對遠離著太陽。

週期彗星VS非週期彗星

彗星分成週期彗星與非週期彗星兩種,顧名思義週期彗星是固定週期會接近太陽,非週期彗星就是第一次來,並且一去不復返,週期彗星又有分短周期彗星與長週期彗星。

歷年彗星攝影作品分享

海爾波普彗星

拍攝日期:1996年3月9日
攝影者:望遠鏡叔叔趙偉光
拍攝地點:小雪山天池停車場

17P/霍姆斯彗星

拍攝日期:2007年
攝影者:望遠鏡叔叔趙偉光
拍攝地點:合歡山翠峰停車場

C/2020 F3 (NEOWISE)
尼歐懷茲彗星

拍攝日期:2020年
攝影者:竹北門市店長-施勇旭

C/2021 A1 彗星與M3球狀星團

拍攝日期:2021年12月4日
拍攝設備:CELESTRON RASA 8/F2(D200mm f400mm F2)、艾頓CEM60赤道儀、ZWO ASI 2600MC Pro CMOS(總曝光1小時7分)
拍攝地點:合歡山
攝影者:竹北門市店長-施勇旭

 

C/2022 E3 ZTF彗星

拍攝日期:2023年1月25日
拍攝設備:SharpStar 150HNT天文望遠鏡(D150mm f420mm F2.8)、ZWO AM5赤道儀、ZWO ASI 6200MC Pro CMOS(總曝光1小時16分)
拍攝地點:合歡山
攝影者:竹北門市店長-施勇旭

文章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